宽容是一种美德,但现实中宽容他人反而有时却不得好报,于是我们很多人便失去了对宽容的信仰和信念。
宽容,不仅可以原谅和宽恕一个人的过失和错误,而且可以挽救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。 我们在宽容别人的同时,实是在展示自己的修为。只有修养达致一定境界之人,方能大度待人,宽容于人,懂得宽恕的重要和必要。 我们在宽容别人的同时,又是在宽容自己,不要老跟别人过不去,而自寻烦恼。 宽容,既是摆脱狭隘的克己修为,又是宽容他人的关爱品德。 一个人内心自私而狭隘,便不能宽容于人;反之,若是爱人而无私,自能宽容待人。 宽容而原谅人,意味着设身处地看问题,替人着想,体谅别人的难处,宽容他人的过失,理解同事的心情,感受对方的痛楚,而不是一味满足自私的要求。 “以众人望人则易从,所谓‘以人治人改而止’者也。”(《正蒙·中正篇》) 这里,“以众人望人”,是以通常、一般的标准要求人,使人容易顺从,彰显宽怀的品德。 “以人治人”,是责人上的就事论事,而不上纲上线,过分苛责;“改而止”,是宽待改错之人,而不一棍子打死。 一个人只有心中充满爱,才能融化自己内心的坚冰,而宽容他人的过错和对自己的伤害,让别人不受到毁灭性的惩罚。 我们宽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,宽限别人进步的时限,便会让人感到温暖,得到激励,而快乐成长。 对于人生来说,宽容一次他人,实是上一次最好的教化功课,讲一次人格感化的教育,便会让人心悦诚服。 在宽恕的行为过程中,我们呈现了自己的人格品行,展现了自我的道德素质和品质。 我们宽恕一个人的过错,不计较过去的恩恩怨怨,而非是睚眦必报,自然体现了自身高贵的品质和人格素养。 我们宽恕一个人,实是在克制自己的怨恨和忿怒,保持自己的清醒和冷静,展示自己人性的成熟和品味。 我们宽恕他人,而不是有仇报仇,有怨抱怨,也不是冤冤相报,自然体现了自我的自控能力和宽容器量。 我们宽恕一个罪人,便可以让他重新做人;宽恕一个仇人,便可以让他重获新生;宽恕一个小人,便能让他改过自新。 “君子责人则以人……责人以人则易足,易足则得人。” (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) 宽待人,必然以人责人,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过错,使要求和标准适度,令人容易达到,而不是强加于人。
一个人只有具备博大无私的宽广胸襟,方能宽待他人,而一视同仁;方能厚责于己,而非一味地责怨于人。 我们宽待他人,就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便不会以习俗针尖对麦芒的观念看人待人,而体现宽宏的大度。 我们宽待他人,便会待人德善,对待一时有失之人一视同仁,而无弃人。 对于人生来说,既然人无完人,则宽待他人便不会失之于求全责备,不苛求于人。容人之短,方能用人所长。 “自古及今,未有能全其行者也。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,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博达而不訾,道德文武不责备。”(《文子·上义》) 待人上宽容,意味着不责备于人,尊重他人的优缺点,取长补短。反之,若是志人之所短,而忘人之所长,则难以求贤于天下。 宽容作为美德,非是生而具有的,需要心性的修养方能自得。 人生培育宽容之德,既在于克己,“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”(《论语·子罕》);又在于复礼,自卑而尊人,自爱而爱人。 人生培养宽容之量,既在于去小我,克制自私自利、自以为是;又在于立大我,“以天下为一家,以中国为一人”(《礼记·礼运》)。 “明主度量人力之所能为,而后使焉。故令于人之所能为,则令行;使于人之所能为,则事成。”(《管子·形势解》) 人生修为宽容之德,自能在管理上量力而行,令行禁止,而不强人所难。 在管理上,若是不量人力而令人无能为,使人无能事,必然令人怨恨,无以同心同德。 人生修为上,宽容之德,不仅体现为宽待人、宽恕人和挽救人,让人自得其所,重获新生;而且体现为改变自己,重塑自我,让自己拥有博大,体验宽宏,享受大度。 在心性自得上,宽容之心胸,既是海纳百川的雅量,又是有容乃大的器宇,还是以德报怨的气度。